演講專區

112學年第一學期學術英語系列講座精華摘要

#CAL 演講精華摘要
[陳劍涵副教授:透過高等教育中的國際專案式學習培育學術口語和寫作能力(eveloping Academic Oral and Writing Skills through International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11月07日,英語學術素養中心 (CAL) 邀請到
 

陳劍涵老師影片的連結如下:https://youtu.be/y-5i50fs0Ng

112學年第一學期學術英語系列講座精華摘要

#CAL 演講精華摘要
[顧國瀚副教授:構思成書:撰寫和出版你的學術論文 (From Idea to Ink: Crafting and Publishing Your Academic Paper)]
10月12日,英語學術素養中心 (CAL) 邀請到日本北海道大學顧國瀚 (Eric) 副教授分享學術寫作的經驗及策略,並提出學術寫作的「特殊方法」幫助學生完成學術寫作。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工作坊的重點內容:
顧國瀚副教授將本次工作坊分為四部分與大家分享:
一、 學術寫作的挑戰性
“學術寫作不是一成不變的事情,它隨著時間和社群媒體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在演講中,Eric提到,學術寫作強調將資訊分享給他人的過程,同時與讀者產生互動。
二、SUBWAY學術寫作架構
「A教授主張學術寫作應該…,而B教授則認為學術寫作應該…」在學術寫作中,不同教授常常提供相左的寫作規則,這可能令人感到困惑。Eric提到學術寫作具有一些普遍性的規則,同時也需要具備靈活性。他提出了「SUBWAY學術寫作架構」,即先學習基本架構,再根據細節進行內容的調整。
大家對於SUBWAY應該不陌生吧!Eric用三明治的基本概念來比喻學術論文的架構,即「麵包-肉-麵包」。這構成了基本架構,其中的「麵包」和「肉」象徵著學術論文的堅實基礎。然而,內部的肉類、蔬菜和佐料則代表著學術論文應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結構,例如不同學術寫作之間的差異,例如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寫作、不同期刊、不同學科等。細節應因情況而異,這需要在架構中保持一定的靈活性。
就規則的靈活度而言,學術論文的基本結構「引言、正文、結論」可作為調整的依據,這種結構適用於多種不同類型的學術寫作形式。然而,並非所有情況下都能完全套用,例如學術寫作的一般五段式文章與投稿學術期刊文章在頁數和段落組織上存在差異。因此,Eric強調在學術寫作中保持原始架構並具體調整內容的技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此外,SUBWAY規則不僅適用於學術論文,還可適用於其他出版物。Eric舉自己撰寫的書籍作品為例,他使用SUBWAY的方式組織內容,將書籍分為「引言、正文、結論」的寫作結構,再根據不同章節進行內容的調整,這樣相較之下更容易完成較長篇的書籍文章形式。
三、如何了解自己學術論文的架構正確性?(反向工程方法)
在學術寫作的現況下,雖然有許多學術資源可供參考,但學生自行撰寫學術論文仍然具有一定的難度。
(一) 學術寫作資源 – 《Science Research Writing》 (課本) 在演講中,Eric提到了一本名為《Science Research Writing》的書籍。這本書原本是為科學領域撰寫期刊論文的研究生所設計,但即使讀者不是在科學領域專業或尚未需要撰寫期刊論文,這本書的撰寫策略仍然可以給不同領域的讀者提供啟發。這本書的優點之一是適用於母語和非母語的讀者。在撰寫學術論文時,這本書建議使用反向工程策略,逐句分析文章,然後創建自己的寫作模板。這種策略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文章,並根據自己的需求創作出符合自己論文寫作風格的模板 …(點擊繼續閱讀)
 

顧國瀚老師影片的連結如下:https://youtu.be/y-5i50fs0Ng

111學年第二學期學術英語系列講座精華摘要

#CAL 演講精華摘要
[曾輔國助理教授:科技學術英文寫作:研究結果與討論章節之原則和要點 (Scientific Academic Writing: All About Results and Discussion Sections)]

5月 16 日 CAL 邀請到本中心的曾輔國助理教授來和同學分享撰寫論文中研究結果與討論章節的技巧和經驗。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工作坊的重點內容:

學術英語的重要性

學生需要透過不同形式的學術寫作展現學習成果,而在追求高等學位時,學生的學術寫作能力也常被用來審核其學習潛力,因此使用英語進行學術寫作能為學生帶來許多優勢。另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若能以英語呈現,不僅能便於國外學者引用,也能展現學者對其研究領域的想法及見解,在創造新知的同時促進國內外學界的交流。除此之外,學者在申請研究計畫經費時也需要使用學術英語。綜上所述,學術英語對學生和學者來說都十分重要。

對台灣學生的觀察

曾教授認為台灣學生普遍擁有不錯的英語聽力和閱讀能力,卻缺乏正式寫作和口語表達的能力。他們通常能夠寫出文法正確的英文語句,但想法和實際產出的內容時有偏差。同時,他們也常常有畢業和報告繳交期限等的時間壓力。

常見架構

學術論文的脈絡以及論述方式通常會遵循固定架構。曾教授鼓勵同學只要遵循架構並會使用特定的非技術性詞彙 (non-technical terms) 以及其專業領域的詞彙 (specialized terms),即可進行英語學術論文寫作。在撰寫學術論文時,同學可先從建立最小可行性產品 (most viable product) 開始,也就是同學不必一開始就追求完美,而是應先將想法轉換成書面文字,之後再透過不斷修訂來使內容完善。同學也可善用結構型語塊 (organization-oriented chunks) 以及內容型語塊 (content-oriented chunks)。結構型語塊是組織語意內容的架構或框架,通常用以銜接、連貫、延展、總結或概括內容性語塊。而同學要做的便是在結構性語塊之間填入自己研究主題的內容性語塊。
曾教授接著介紹典型的學術論文架構 MRaD。該架構包含了緒論 (introduction)、研究方法 (methodology)、研究結果 (results) 以及研究討論 (discussions) 四大主要部分。此外,學術論文的開頭通常會有論文摘要 (Abstract) 及列出關鍵字 (keywords),結尾則有參考文獻列表 (References),有時候也會加上致謝詞 (Acknowledgement) 。內容方面,研究結果包含研究者的發現 (findings) 及觀察 (observations) 以及對它們的解釋及評論。研究者也可在研究討論的章節對研究結果加以詮釋、說明研究結果和現有研究的關聯性以及該研究的應用 (applications)、限制 (limitations) 及未來可能衍生的研究方向。除此之外,研究結果和討論也可以突顯研究中重要的發現、強調研究結果和研究目的之關聯性並且和相似性質的研究做比較。

學術論文段落範例
曾教授接著利用論文範例進一步討論了論文架構中四大部分,並提供同學撰寫研究結果和研究討論時可以參考的脈絡。
緒論主要目的在於提供該研究的背景資訊,包含專有名詞的解釋、文獻探討及該研究論文本身的藍圖。

研究方法則需要詳細講解研究的設計、步驟以及使用的材料及器材等,讓後人有參考資料用以複製或改良其研究方法。

撰寫研究結果時,應先重申研究目的作為段落之間的連結,接著總結研究結果並呈現研究數據作為論證,讓讀者理解研究結果以及重點發現。

而在撰寫研究討論時,同學應回顧研究方法、概括描述研究結果並強調值得注意的發現、描述研究結果的意涵 (implications)、說明和現有研究的關聯、研究的貢獻以及研究的限制和提供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曾教授也提供了一些實用的結構性語塊如下:…(點擊繼續閱讀)

曾輔國老師影片的連結如下:https://youtu.be/y-5i50fs0Ng

111學年第二學期學術英語系列講座精華摘要

【陳彥豪教授:公共英語演說之策略與技巧(Strategies and Tactics for Public English Speeches)】

陳彥豪教授首先提到演講即是將思想融入言語的表達,並指出修辭學(rhetoric)是和英語演說最相關的領域,而西方的修辭學著重於口頭上的說服(oral persuasion),東方的修辭學則策重於美學上的說服。

📌 接下來,陳教授介紹了影響公共英語演說的七項因素,如下:

  1. 講者(speaker):講者為何身分、是否具有可信度以及能否為聽眾帶來價值?
  2. 訊息(message):是否達成演說的目的? 教授將演說目的分為四種:
    告知性(to inform)、說服性(to persuade)、娛樂性(to entertain)、現場互動性(interactional)。
    教授認為最難傳達訊息且最需要訓練的是說服性的演說,最常見的則是告知性及說服性的演說。
    告知性演說有兩類:第一類著重於講解過程(process),第二類則是講解主題相關的深度知識(in-depth knowledge)。說服性的演說則有三類:第一類是為了改變他人想法(ideas)、態度(attitudes)、信仰(beliefs)、行為(actions),第二類是鼓勵聽眾採取行動(take actions),第三類主張某些事實(fact)、價值觀(value)及政策(policy)。
  3. 管道(channel):用什麼管道演說 (如:聲音)?管道會影響訊息的傳遞。
  4. 聽眾(listener):聽眾的組成為何?分析聽眾的背景(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職業、國籍、文化等)對於成功的演講非常重要。
  5. 回饋(feedback):在準備演說時可以預測聽眾的回饋。
  6. 干擾(interference):干擾為影響最大的因素且種類多元,而心靈上的干擾(spiritual interference)會對講者產生最大的衝擊。透過準備建立自信心則有助於提升抵禦干擾的能力。
  7. 情況(situation):不同情況(如:不同的演講地點或遇到干擾)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上述的因素。…(點擊繼續閱讀)

陳彥豪老師影片的連結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kFta7S8OGc&t=9s

111學年第二學期學術英語系列講座精華摘要

【孫于智教授:如何用有限的英文力、不剽竊,順利寫出英文期刊論文(How to Write an English Journal Paper Effectively without Plagiarism Using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孫于智教授:如何用有限的英文力、不剽竊,順利寫出英文期刊論文(How to Write an English Journal Paper Effectively without Plagiarism Using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陽明交通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所孫于智教授3月8日於CAL演講,主題是如何用有限的英文力,在不剽竊的前提下,順利寫出英文期刊論文。當天演講重點可分為三部分:不剽竊、如何以有限的英文力撰寫論文、以及論文撰寫應用ChatGPT於的經驗分享。

第一部分:🚫不剽竊🚫

孫教授首先介紹論文寫作的流程,從研究設計、執行、分析到資料呈現,有很多需要完成的任務。儘管剽竊只占學術倫理的一部分,但卻是最容易被發現的行為。在學術研究中,我們要吸收知識並創造知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邁進,也就是「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我們不可能從零開始,必須吸收前人的知識,但我們不能照抄,而是要引用、改寫、解釋,不能扭曲前人的意思。孫教授接著介紹關於剽竊的六個常見迷思:

(一) 📐抄襲有很明確的規範📐

何謂抄襲並沒有統一的標準,需要考量許多面向,因此存在大量灰色地帶。孫教授認為可以將「最好不要連續超過5個字相同」作為一個參考。學者只能透過最高的道德標準自我保護。

(二)📝自我剽竊不存在📝

孫教授以「一魚不能兩吃」作為比喻,說明自我剽竊也屬於剽竊的一種,並且有許多可能的形式。 …(點擊繼續閱讀)

111學年第一學期學術英語系列講座精華摘要

【張文嘉老師: Key to Academic Success: EAP Learning Strategies (學術英文的學習策略)】

12 月 6 日 CAL 邀請本中心的專任老師👩‍🎓張文嘉博士👩‍🎓跟同學分享如何有效學習學術英語。

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工作坊的重點📌

首先,張文嘉老師介紹了英語學術環境裡需具備的兩項能力 :領域專業知識 (fieldspecific knowledge) 及學術英語 (Academic English/ EAP: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對於學術英語,張老師將其定義為「正規教育系統中學習所需的英語溝通技巧 (…is concerned with those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English which are required for study purposes in formal education systems)」。而且學術英語與通用英語 (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的差別主要在於使用的場合。學術英語是在學術環境內使用,不論 是否為英語母語者都需要學習;而通用英語則是用在日常生活中。
張老師也強調在練習學術英語閱讀和聽力時,同學需要以策略性 (strategically)及目的性(purposefully)的方式練習擷取資訊,例如找到目的、講者論點以及目標受眾等訊息。針對寫作及口說,老師則強調了「學術言談 (academic discourse)」的重要性,指出我們除了需具有足夠的英語能力外,也要理解學界常用的思考邏輯才能有效進行學術溝通。
接著,張老師說明學術英語能力中 6 個重要面向的學習策略:

1️⃣單字 (Vocabulary)
包含領域專有學術詞彙 (field-specific academic vocabulary) 以及通用學術詞彙 (general academic vocabulary)。同學可利用網路上的學術字詞表 (AWL: Academic Word List)來學習自己領域相關的專業詞彙以及通用的學術詞彙。
AWL 連結: https://www.eapfoundation.com/vocab/academic/awllists/ …(點擊繼續閱讀)

【蘇正隆老師: Honing Your Writing & Translation Skills through Google and Sketch Engine 善用Google & Sketch Engine (提升英文譯寫能力)】

11 月 22 日CAL 邀請到本校翻譯研究所副教授與書林出版社發行人蘇正隆老師,跟同學分享如何有效利用Google及Sketch Engine檢索語料並自我檢驗英文寫作成果。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工作坊的重點:

蘇老師首先提醒同學在學習任何領域時,應具備動力(motivation) 及好奇心 (curiosity)才能學得更有效率。老師也點出目前台灣本土的英語學習資源品質參差不齊,存有許多錯誤,老師透過數個例子來舉證,藉以強調同學在學習英文時應:

(1)  閱讀真實自然的文本以學習道地的英文
(2)  重新審視國內傳統權威所制定英文教材,並保持懷疑態度
(3)  打好基本功,避免陳腔濫調

由於許多本土英語學習資源既枯燥又缺乏實質內容,老師鼓勵同學多閱讀有故事性且具有知識內涵的文本,在學習英文的同時獲取知識,一舉多得。老師也提及大家在選擇學習讀物時常有的迷思,以為要從符合自身年齡的讀物著手;然而,我們的年齡不一定能和英文能力畫上等號,因此同學不妨選讀英文童書,從適合自己難度的文本開始循序漸進學習。在練習表達時,可著重簡單自然的英文以及實用的代換句型 (如I don’t like meat = I’m not a meat person)。老師特別提醒,學習英語是為了在全球化時代有效地溝通表達及吸收知識,切勿為了應付考試升學而學習英文,導致過度聚焦於單字、文法而忽略了英文應用層面的磨練…(點擊繼續閱讀)

 

 
 
2022年10 月 25 日CAL 邀請到本校翻譯研究所的✨朱雯琪✨老師以全英語跟同學分享實用的口說技巧及如何精進不熟悉的學術口說領域。現在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工作坊的精彩內容:
 
朱老師首先將學術口說 (academic speaking) 拆分為兩個部分✌️:專業領域知識精熟度(subject-matter expertise) 和口語表達 (speaking),並提醒大家這兩個環節間有效結合及應用的重要性。
 
在介紹掌握英文口說技能的過程時,老師使用我們👟適應新鞋👟的步驟做為比喻:
Step1️⃣ 穿上並熟悉 (breaking in)
講者必須先建立足夠的知識量 (knowledge base)、從熟悉的口說領域 (familiar territory) 出發開始練習,使用較短的內容逐步加深熟悉程度。
Step2️⃣ 適應 (getting familiar)
講者逐漸加長練習內容的長度和練習時數,並調整表達風格及所用字句以符合口說目的。
Step3️⃣ 化為己用 (becoming yours)
講者精熟發言相關領域知識,並且能根據發言場合及目的調整其口說風格。…(點擊繼續閱讀)

2022 年 9 月 22 日CAL 邀請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律君🙆教授跟同學分享論文寫作技巧以及善用網路資源提升論文寫作力。現在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工作坊的精彩內容🥳🥳

林律君教授首先提到學術論文具備的五大元素🖐
1️⃣ 🧐清晰的論點 (clear argument),主要體現於研究的目的 (purpose) 以及討論 (discussion)。
2️⃣ 👨‍🔬科學的證據 (scientific evidence),主要體現於研究方法 (methods) 及結果 (results) 。
3️⃣ 🧱邏輯的架構 (logical structure),主要體現於內文的組織 (organization)。
4️⃣ 全文的連貫性 (coherence),主要體現於主題脈絡的推進 (development) 及文法 (grammar)。
5️⃣ 👀內容的清晰度 (clarity),主要體現於語文的表達方式 (language & expression)。

林教授也特別提醒學術寫作前閱讀及資料準備的重要性,強調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 (No Input, No Output)、沒有閱讀就沒有寫作 (No Reading, No Writing) 、而且閱讀要讀出聲音來 (Read and Read Aloud) 及盡可能閱讀英文素材等。寫作不只是單方面的產出,而且需要完善的知識庫。透過大量有目的性的閱讀,寫作者在準備研究相關背景資料的同時,就可學習重要的學術字彙。

在提升論文寫作力方面,林教授建議以下三個部分👌
1. 論文寫作挑戰 – 理解與分析 (aware & analyze)。
寫作時應先分析及了解寫作目的和脈絡以及應包含的內容。林教授以學者簡介 (Academic Bio) 作為範例講解:學者簡介是在會議或期刊論文內概述學者學術生涯 (academic career) 中的亮點 (highlights),包括學者的個人及專業背景資料。此外,整體脈絡會由一般性 (general) 進入特定 (specific) 資訊的說明 (如由研究領域延伸至特定研究計畫的描述),內容則會提及學者自身的研究能力、學術貢獻及學術成就。
2. 論文寫作策略 – 發展與實踐 (develop & implement) 。
林教授強調了學術寫作 (academic writing) 與創意寫作 (creative writing) 的不同。與創意寫作相比,學術寫作更著重邏輯性 (logical) 及架構 (structure)。以學術論文來說,典型的架構如下:
1️⃣ 論文名稱 (Title)
2️⃣ 論文摘要 (Abstract)
3️⃣ 緒論 (Introduction)…(點擊繼續閱讀)

110學年第二學期學術英語系列講座精華摘要

2022年5月2日,CAL邀請美國托雷多大學人口健康學群(School of Population Health, the University of Toledo)許俊傑教授,以視訊方式講解英文學術寫作的要領,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演講的重點吧!🎊🎊🎊
演講主要聚焦在英文學術寫作的1️⃣ 整體內容、2️⃣ 敘事角度、3️⃣ 段落架構、4️⃣選字、5️⃣寫作注意細節。許教授並列舉許多實例說明這些面向對✍️學術寫作的重要性。
1️⃣ 整體內容📖
學術論文的內容講求:
a. Clear(清晰)👀:句子的結構宜精簡,且每句訊息不宜太多
b. Objective(客觀)👥:以科學驗證的嚴謹心態結合證據(evidence)撰寫
c. Unified(一致)⛓:選定主題後,全文內容應貼合該主題
d. Coherent(連貫)🔗:論點不宜前後互相矛盾
2️⃣敘事角度📐
多使用主動語態(active Voice)讓訊息更直接明瞭,如:
主動語態The study identifies shopper profiles.(此研究描繪出消費者輪廓)會比被動語態Shopper profiles are identified by the study.(消費者輪廓由此研究所描繪)更有效地引導讀者看到重點訊息。另外,除非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話,否則為了維持客觀語氣,寫作時宜多使用第三人稱。
而若想要結合證據說明時,可以報告或數據作為句子主詞,如:
The survey on purchase willingness illustrates the considerations of shoppers.(此購買意願調查勾勒出消費者考量的因素)或The report indicates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toxins on children’s development.(此報告呈現化學毒素對兒童發展的影響)等。
3️⃣ 段落架構📄
學術寫作段落的結構多為:主題句(topic sentences)👉支持句(supporting sentences)👉結論(concluding sentences)。主要論述句之後要提出相關的證據以證明該論述,最後小結時要簡述前面提及的重點。…(點擊繼續閱讀)
 
2022年04月26日,CAL邀請到清大資工系張俊盛教授到臺師大跟同學講解如何操作學術語料庫(corpora)的人工智慧輔助英文寫作工具。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工作坊的重點🥳
張俊盛教授強調在寫作或是教學的過程中經常使用語料庫和寫作輔助工具,主要有👉三大優點👈
1. 可以抓取語料庫內某特定詞的所有句子
👉語料庫可以抓取某詞的大量例句📈,學習該詞在不同語境(context)中的使用方式,這是一般的字典無法做到的。
2. 可針對特定的需求篩選出想要的語料
👉語料庫可說是針對語言片段(language segments)的搜尋引擎🔎📊,可以透過設定指令及過濾搜尋條件,找出所有符合該描述的語料,或是找出搭配詞(collocations)、確認介系詞(prepositions)使用是否正確等。例如:想知道compare應該搭配 with 或 to時,可以透過語料庫搜尋該字詞的使用頻率及例句來判斷其常見用法。
3. 可擴增不同語域(register)的字彙量📚
👉 可搜尋不同語料庫之字詞頻率使用表,如:使用Sketch Engine時可先選擇符合需求的語料庫,並在該語料庫內檢索特定語境中較常使用哪些字詞及其用法。
張教授還以清大開發的語料庫 Linggle Phrasebank 及 Linggle Reader 為例,進一步說明這些工具的使用方式——透過指令🖱💬告訴系統要使用哪些條件過濾語料。接著詳細介紹這些工具的語料來源、運作方式和特色:…(點擊繼續閱讀)
2022年03月25日,CAL邀請到臺科大應外系李思穎教授透過全英語演講跟同學分享提升英語口說的秘訣。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的演講重點:
✨英語能力提升的關鍵 – 可理解與高度興趣之題材(Comprehensible and compelling input)、學習動機(Motivation)
可透過簡單的問題檢測自我學習英文的動機:
□ Do you have to?
□ Do you want to?
□ Do you like to?
□ Do you love to?
無論何種程度的動機,做法與結果都是一樣的:
1. 找到對的語言輸入 (Finding the right language input)
2. 主動投注時間 (Investing time)
3. 體驗進步的軌跡 (Experiencing improvement)
4. 享受成就與自信 (Enjoying achievement and confidence)
✨提升英語口說的三大秘技:
1. 語言輸入(擴大腦中的語料庫)Language Input (Expanding one’s language database)
2. 投入時間 Investing Time
3. 口語模板(熟練在各情境提取資料庫的內容)Speech Samples (Exercising on extracting the content and speaking models from the database)…(點擊繼續閱讀)
 

2022年03月14日,CAL邀請到中心的輔導員石岡跟台師大的同學分享如何從一般英語寫作進階到學術英語寫作✍️,全程用英語演講。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的演講重點:
🌟一般寫作與學術寫作的差異處主要有三個:Uses 用途、Language 語言、Referencing 引述
⭐️一般寫作與學術寫作的相似處主要有三個:Topics 主題、Structure 結構、Referencing 引述
✨學術寫作的ABCs
1⃣ 寫作前先STOP:思考一下你的S(Source)資料來源、T(Topic)研究主題、O(Orientation)研究取向、和P(Purpose)研究目的為何
2⃣ 寫作時可採IMRaD架構:包括I(Introduction)緒論、M(Method[s])研究方法、R(Results)研究結果、D(Discussion)討論等章節
3⃣ 使用銜接手段(Cohesive Device)讓文章更加連貫:如Repeated Words(重複字詞)、Reference Words(指代詞)、Shell Nouns(空殼名詞)、Thematic Development [Theme + Rheme](主題發展/主述位結構)
4⃣ 學術語言特色: Formality(正式)、Objectivity(客觀)、Precision(精確)、Hedging/Tentative Language(委婉/試探性語言)、Explicit Links(明確連結)
5⃣ 引述時需要EQUIP:E(Endnote)文後參考文獻、Q(Quote)直接引述、U(Unchanged Language)完整引述、I(In-text)文內引用、P(Paraphrase)改寫
6⃣ 改寫技巧:Change Words(改變字詞)、Change Word Forms(改變詞性)、Change the Word Order(改變語序)、Change the Structure(改變句構)…(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