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專區

111學年第二學期學術英語系列講座精華摘要

【孫于智教授:如何用有限的英文力、不剽竊,順利寫出英文期刊論文(How to Write an English Journal Paper Effectively without Plagiarism Using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孫于智教授:如何用有限的英文力、不剽竊,順利寫出英文期刊論文(How to Write an English Journal Paper Effectively without Plagiarism Using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陽明交通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所孫于智教授3月8日於CAL演講,主題是如何用有限的英文力,在不剽竊的前提下,順利寫出英文期刊論文。當天演講重點可分為三部分:不剽竊、如何以有限的英文力撰寫論文、以及論文撰寫應用ChatGPT於的經驗分享。

第一部分:🚫不剽竊🚫

孫教授首先介紹論文寫作的流程,從研究設計、執行、分析到資料呈現,有很多需要完成的任務。儘管剽竊只占學術倫理的一部分,但卻是最容易被發現的行為。在學術研究中,我們要吸收知識並創造知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邁進,也就是「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我們不可能從零開始,必須吸收前人的知識,但我們不能照抄,而是要引用、改寫、解釋,不能扭曲前人的意思。孫教授接著介紹關於剽竊的六個常見迷思:

(一) 📐抄襲有很明確的規範📐

何謂抄襲並沒有統一的標準,需要考量許多面向,因此存在大量灰色地帶。孫教授認為可以將「最好不要連續超過5個字相同」作為一個參考。學者只能透過最高的道德標準自我保護。

(二)📝自我剽竊不存在📝

孫教授以「一魚不能兩吃」作為比喻,說明自我剽竊也屬於剽竊的一種,並且有許多可能的形式。 …(點擊繼續閱讀)

111學年第一學期學術英語系列講座精華摘要

【張文嘉老師: Key to Academic Success: EAP Learning Strategies (學術英文的學習策略)】

12 月 6 日 CAL 邀請本中心的專任老師👩‍🎓張文嘉博士👩‍🎓跟同學分享如何有效學習學術英語。

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工作坊的重點📌

首先,張文嘉老師介紹了英語學術環境裡需具備的兩項能力 :領域專業知識 (fieldspecific knowledge) 及學術英語 (Academic English/ EAP: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對於學術英語,張老師將其定義為「正規教育系統中學習所需的英語溝通技巧 (…is concerned with those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English which are required for study purposes in formal education systems)」。而且學術英語與通用英語 (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的差別主要在於使用的場合。學術英語是在學術環境內使用,不論 是否為英語母語者都需要學習;而通用英語則是用在日常生活中。
張老師也強調在練習學術英語閱讀和聽力時,同學需要以策略性 (strategically)及目的性(purposefully)的方式練習擷取資訊,例如找到目的、講者論點以及目標受眾等訊息。針對寫作及口說,老師則強調了「學術言談 (academic discourse)」的重要性,指出我們除了需具有足夠的英語能力外,也要理解學界常用的思考邏輯才能有效進行學術溝通。
接著,張老師說明學術英語能力中 6 個重要面向的學習策略:

1️⃣單字 (Vocabulary)
包含領域專有學術詞彙 (field-specific academic vocabulary) 以及通用學術詞彙 (general academic vocabulary)。同學可利用網路上的學術字詞表 (AWL: Academic Word List)來學習自己領域相關的專業詞彙以及通用的學術詞彙。
AWL 連結: https://www.eapfoundation.com/vocab/academic/awllists/ …(點擊繼續閱讀)

 

【蘇正隆老師: Honing Your Writing & Translation Skills through Google and Sketch Engine 善用Google & Sketch Engine (提升英文譯寫能力)】

11 月 22 日CAL 邀請到本校翻譯研究所副教授與書林出版社發行人蘇正隆老師,跟同學分享如何有效利用Google及Sketch Engine檢索語料並自我檢驗英文寫作成果。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工作坊的重點:

蘇老師首先提醒同學在學習任何領域時,應具備動力(motivation) 及好奇心 (curiosity)才能學得更有效率。老師也點出目前台灣本土的英語學習資源品質參差不齊,存有許多錯誤,老師透過數個例子來舉證,藉以強調同學在學習英文時應:

(1)  閱讀真實自然的文本以學習道地的英文
(2)  重新審視國內傳統權威所制定英文教材,並保持懷疑態度
(3)  打好基本功,避免陳腔濫調

由於許多本土英語學習資源既枯燥又缺乏實質內容,老師鼓勵同學多閱讀有故事性且具有知識內涵的文本,在學習英文的同時獲取知識,一舉多得。老師也提及大家在選擇學習讀物時常有的迷思,以為要從符合自身年齡的讀物著手;然而,我們的年齡不一定能和英文能力畫上等號,因此同學不妨選讀英文童書,從適合自己難度的文本開始循序漸進學習。在練習表達時,可著重簡單自然的英文以及實用的代換句型 (如I don’t like meat = I’m not a meat person)。老師特別提醒,學習英語是為了在全球化時代有效地溝通表達及吸收知識,切勿為了應付考試升學而學習英文,導致過度聚焦於單字、文法而忽略了英文應用層面的磨練…(點擊繼續閱讀)

 

 
 
2022年10 月 25 日CAL 邀請到本校翻譯研究所的✨朱雯琪✨老師以全英語跟同學分享實用的口說技巧及如何精進不熟悉的學術口說領域。現在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工作坊的精彩內容:
 
朱老師首先將學術口說 (academic speaking) 拆分為兩個部分✌️:專業領域知識精熟度(subject-matter expertise) 和口語表達 (speaking),並提醒大家這兩個環節間有效結合及應用的重要性。
 
在介紹掌握英文口說技能的過程時,老師使用我們👟適應新鞋👟的步驟做為比喻:
Step1️⃣ 穿上並熟悉 (breaking in)
講者必須先建立足夠的知識量 (knowledge base)、從熟悉的口說領域 (familiar territory) 出發開始練習,使用較短的內容逐步加深熟悉程度。
Step2️⃣ 適應 (getting familiar)
講者逐漸加長練習內容的長度和練習時數,並調整表達風格及所用字句以符合口說目的。
Step3️⃣ 化為己用 (becoming yours)
講者精熟發言相關領域知識,並且能根據發言場合及目的調整其口說風格。…(點擊繼續閱讀)

2022 年 9 月 22 日CAL 邀請到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林律君🙆教授跟同學分享論文寫作技巧以及善用網路資源提升論文寫作力。現在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工作坊的精彩內容🥳🥳

林律君教授首先提到學術論文具備的五大元素🖐
1️⃣ 🧐清晰的論點 (clear argument),主要體現於研究的目的 (purpose) 以及討論 (discussion)。
2️⃣ 👨‍🔬科學的證據 (scientific evidence),主要體現於研究方法 (methods) 及結果 (results) 。
3️⃣ 🧱邏輯的架構 (logical structure),主要體現於內文的組織 (organization)。
4️⃣ 全文的連貫性 (coherence),主要體現於主題脈絡的推進 (development) 及文法 (grammar)。
5️⃣ 👀內容的清晰度 (clarity),主要體現於語文的表達方式 (language & expression)。

林教授也特別提醒學術寫作前閱讀及資料準備的重要性,強調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 (No Input, No Output)、沒有閱讀就沒有寫作 (No Reading, No Writing) 、而且閱讀要讀出聲音來 (Read and Read Aloud) 及盡可能閱讀英文素材等。寫作不只是單方面的產出,而且需要完善的知識庫。透過大量有目的性的閱讀,寫作者在準備研究相關背景資料的同時,就可學習重要的學術字彙。

在提升論文寫作力方面,林教授建議以下三個部分👌
1. 論文寫作挑戰 – 理解與分析 (aware & analyze)。
寫作時應先分析及了解寫作目的和脈絡以及應包含的內容。林教授以學者簡介 (Academic Bio) 作為範例講解:學者簡介是在會議或期刊論文內概述學者學術生涯 (academic career) 中的亮點 (highlights),包括學者的個人及專業背景資料。此外,整體脈絡會由一般性 (general) 進入特定 (specific) 資訊的說明 (如由研究領域延伸至特定研究計畫的描述),內容則會提及學者自身的研究能力、學術貢獻及學術成就。
2. 論文寫作策略 – 發展與實踐 (develop & implement) 。
林教授強調了學術寫作 (academic writing) 與創意寫作 (creative writing) 的不同。與創意寫作相比,學術寫作更著重邏輯性 (logical) 及架構 (structure)。以學術論文來說,典型的架構如下:
1️⃣ 論文名稱 (Title)
2️⃣ 論文摘要 (Abstract)
3️⃣ 緒論 (Introduction)…(點擊繼續閱讀)

110學年第二學期學術英語系列講座

110學年第二學期學術英語系列講座精華摘要

2022年5月2日,CAL邀請美國托雷多大學人口健康學群(School of Population Health, the University of Toledo)許俊傑教授,以視訊方式講解英文學術寫作的要領,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演講的重點吧!🎊🎊🎊
演講主要聚焦在英文學術寫作的1️⃣ 整體內容、2️⃣ 敘事角度、3️⃣ 段落架構、4️⃣選字、5️⃣寫作注意細節。許教授並列舉許多實例說明這些面向對✍️學術寫作的重要性。
1️⃣ 整體內容📖
學術論文的內容講求:
a. Clear(清晰)👀:句子的結構宜精簡,且每句訊息不宜太多
b. Objective(客觀)👥:以科學驗證的嚴謹心態結合證據(evidence)撰寫
c. Unified(一致)⛓:選定主題後,全文內容應貼合該主題
d. Coherent(連貫)🔗:論點不宜前後互相矛盾
2️⃣敘事角度📐
多使用主動語態(active Voice)讓訊息更直接明瞭,如:
主動語態The study identifies shopper profiles.(此研究描繪出消費者輪廓)會比被動語態Shopper profiles are identified by the study.(消費者輪廓由此研究所描繪)更有效地引導讀者看到重點訊息。另外,除非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話,否則為了維持客觀語氣,寫作時宜多使用第三人稱。
而若想要結合證據說明時,可以報告或數據作為句子主詞,如:
The survey on purchase willingness illustrates the considerations of shoppers.(此購買意願調查勾勒出消費者考量的因素)或The report indicates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toxins on children’s development.(此報告呈現化學毒素對兒童發展的影響)等。
3️⃣ 段落架構📄
學術寫作段落的結構多為:主題句(topic sentences)👉支持句(supporting sentences)👉結論(concluding sentences)。主要論述句之後要提出相關的證據以證明該論述,最後小結時要簡述前面提及的重點。…(點擊繼續閱讀)
 
2022年04月26日,CAL邀請到清大資工系張俊盛教授到臺師大跟同學講解如何操作學術語料庫(corpora)的人工智慧輔助英文寫作工具。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工作坊的重點🥳
張俊盛教授強調在寫作或是教學的過程中經常使用語料庫和寫作輔助工具,主要有👉三大優點👈
1. 可以抓取語料庫內某特定詞的所有句子
👉語料庫可以抓取某詞的大量例句📈,學習該詞在不同語境(context)中的使用方式,這是一般的字典無法做到的。
2. 可針對特定的需求篩選出想要的語料
👉語料庫可說是針對語言片段(language segments)的搜尋引擎🔎📊,可以透過設定指令及過濾搜尋條件,找出所有符合該描述的語料,或是找出搭配詞(collocations)、確認介系詞(prepositions)使用是否正確等。例如:想知道compare應該搭配 with 或 to時,可以透過語料庫搜尋該字詞的使用頻率及例句來判斷其常見用法。
3. 可擴增不同語域(register)的字彙量📚
👉 可搜尋不同語料庫之字詞頻率使用表,如:使用Sketch Engine時可先選擇符合需求的語料庫,並在該語料庫內檢索特定語境中較常使用哪些字詞及其用法。
張教授還以清大開發的語料庫 Linggle Phrasebank 及 Linggle Reader 為例,進一步說明這些工具的使用方式——透過指令🖱💬告訴系統要使用哪些條件過濾語料。接著詳細介紹這些工具的語料來源、運作方式和特色:…(點擊繼續閱讀)
2022年03月25日,CAL邀請到臺科大應外系李思穎教授透過全英語演講跟同學分享提升英語口說的秘訣。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的演講重點:
✨英語能力提升的關鍵 – 可理解與高度興趣之題材(Comprehensible and compelling input)、學習動機(Motivation)
可透過簡單的問題檢測自我學習英文的動機:
□ Do you have to?
□ Do you want to?
□ Do you like to?
□ Do you love to?
無論何種程度的動機,做法與結果都是一樣的:
1. 找到對的語言輸入 (Finding the right language input)
2. 主動投注時間 (Investing time)
3. 體驗進步的軌跡 (Experiencing improvement)
4. 享受成就與自信 (Enjoying achievement and confidence)
✨提升英語口說的三大秘技:
1. 語言輸入(擴大腦中的語料庫)Language Input (Expanding one’s language database)
2. 投入時間 Investing Time
3. 口語模板(熟練在各情境提取資料庫的內容)Speech Samples (Exercising on extracting the content and speaking models from the database)…(點擊繼續閱讀)
 

2022年03月14日,CAL邀請到中心的輔導員石岡跟台師大的同學分享如何從一般英語寫作進階到學術英語寫作✍️,全程用英語演講。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顧當天的演講重點:
🌟一般寫作與學術寫作的差異處主要有三個:Uses 用途、Language 語言、Referencing 引述
⭐️一般寫作與學術寫作的相似處主要有三個:Topics 主題、Structure 結構、Referencing 引述
✨學術寫作的ABCs
1⃣ 寫作前先STOP:思考一下你的S(Source)資料來源、T(Topic)研究主題、O(Orientation)研究取向、和P(Purpose)研究目的為何
2⃣ 寫作時可採IMRaD架構:包括I(Introduction)緒論、M(Method[s])研究方法、R(Results)研究結果、D(Discussion)討論等章節
3⃣ 使用銜接手段(Cohesive Device)讓文章更加連貫:如Repeated Words(重複字詞)、Reference Words(指代詞)、Shell Nouns(空殼名詞)、Thematic Development [Theme + Rheme](主題發展/主述位結構)
4⃣ 學術語言特色: Formality(正式)、Objectivity(客觀)、Precision(精確)、Hedging/Tentative Language(委婉/試探性語言)、Explicit Links(明確連結)
5⃣ 引述時需要EQUIP:E(Endnote)文後參考文獻、Q(Quote)直接引述、U(Unchanged Language)完整引述、I(In-text)文內引用、P(Paraphrase)改寫
6⃣ 改寫技巧:Change Words(改變字詞)、Change Word Forms(改變詞性)、Change the Word Order(改變語序)、Change the Structure(改變句構)…(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