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3 【NTNU NEWS】Special Report: On the Frontier of Fostering Bilingual Education; the Center for Academic Literacy(CAL) Introduces Services on 4 Aspect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秘書室公共事務中心 (ntnu.edu.tw)

臺師大文學院誠正中庭一旁的樸101教室,自去年起多了一間掛著藍色招牌的辦公空間,這是臺師大「英語學術素養中心」的基地。為更有效推動校內雙語化學習,英語學術素養中心於2021年成立,主要提供「專業課程」、「諮詢輔導」、「自學資源」、「辦理講座」四個方向的服務,以強化學生的學術英文素養。

配合雙語政策 厚植學術英文能力

中心的成立,可追溯至2018年行政院提出的「2030國家政策發展藍圖」,為因應此項政策,教育部提出「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計畫自2021年9月啟動,以推動全英語授課(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即EMI),加速普及教育體系的雙語化。

臺師大獲選為計畫中的重點培育雙語標竿大學,據教育部說明,標竿大學須在2024年應達到「25-20-20」目標,即2024年時,至少有25%大二學生,其英文能力在聽說讀寫達到CEFR(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B2以上的流利精熟等級,同時全校至少有20%大二學生與碩一學生,在其當年所修學分中的20%以上為全英語課程。

臺師大為有效推動雙語化學習計畫,成立校級的「雙語教育推動辦公室」,其中一個資源單位就是「英語學術素養中心」,中心廖柏森主任表示,「全國只有四所大學獲選雙語標竿大學,其他三所為臺灣大學、成功大學和中山大學。而我們的任務便是提升校內學生學術英文的寫作與口說技能。」

寫作口說課程 熟悉各式學術情境

學術英文和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通用英文不同,是指用在小組討論、課堂報告、撰寫研究等學術情境中使用的英文。為了讓學生準備EMI(全英語授課)課程,中心這學期在共同英文(三)開設「學術英文寫作與口說表達」專業課程,以全英文授課,找來具有教育與人文社會科學背景的張文嘉老師,以及自然與工程背景的曾輔國老師授課,方便不同系所學生修習。

曾輔國老師提到,理工科系學生碰到最大的困難是,不熟悉學術英文的既定結構和呈現方式,他分享,「理工學生一般習慣聽英文課程、讀原文書,對英文訊息的吸收並不陌生,但較少有機會能使用英文表達,若要求用全英文表達,他們的自信心和表達力就會大幅降低。」因此他會在課堂上提供結構性、公式化語塊,並協助學生填入適當的研究內容,也就是所謂的「內容性語塊」,讓他們能掌握學術英語表達的精要,並能寫出符合規範的學術報告。

此外,為了培養學生對全英文表達的自信心,課程也十分重視師生的互動和實作,每週課程都會進行分組討論,老師和助教會從旁觀察與協助,讓學生在受控的環境中,先自己尋找答案,老師隨後再進行課程,如此不僅能加深學生的記憶,也能讓他們能慢慢熟悉學術英文寫作與表達。

諮詢時段最多 服務貼近個人需求

除了課堂上提供學術英文的練習,為更貼近學生的個人需求,中心服務的一大亮點,便是有15名來自不同國家、專業領域的輔導員所提供的學術英語諮詢服務,能針對學生撰寫碩博士論文、留學準備與EMI課程等需求做一對一諮詢,且提供的諮詢時段是全國大學中最多,周一至周五每天各有6個時段,在和平校區與公館校區皆有,方便學生選擇。

規劃推行輔導員機制的張文嘉老師說,當初她在美國的大學寫論文時,學校的Writing Center就是提供輔導員的協助,讓她能順利完成博士論文,因此她便想把這樣的機制帶回臺灣,「之前有個翻譯所的學生在寫論文時,每周都會固定約同一個輔導員,後來那位學生在論文致謝詞中提及,除了指導教授外,最感謝的就是中心輔導員。」

輔導員不僅協助學生修改文法或錯字,還會提供關於文章架構、字詞選用的建議,主動參與學生在學術英文上成長的過程。除了寫作輔導外,中心也有一對一的口說練習,且與大多數大學提供英語團體聊天的形式不同,而是能針對個人的學習需求和輔導員練習口說。

「文章這樣修改真的變得更清楚。」、「我真的覺得我有進步。」、「最後順利完成了上臺報告。」自諮詢服務推行以來,中心收到許多正向回饋,本學期就已服務超過900人次。此外,中心也致力提供自學資源,並放置官網、臉書、IG和YouTube頻道上與社會各界人士分享,廖柏森主任說:「我們自編的講義和教材、蒐集整理的線上課程、演講摘要和與資料庫都可從官網下載,自製的教學影片也可在頻道上觀看。」中心每月也定期針對學術英文主題舉辦講座或工作坊,並開放給校內外人士參加。

培養能帶走的能力 提升學生未來競爭力

隨著全球化帶來的機會與挑戰,國際化成為全球大學面臨的重要議題,學術英文的影響力不僅在課堂,全球的學術社群甚至是商業情境中也受用。廖柏森主任分享:「用我們的母語中文從事學術寫作,當然很適合深入表達臺灣本土的議題,但為了向國際社群展示研究成果,英文都是最普遍、最方便、影響力最大的溝通工具。」而在就業上,學術英文培養的技能,如以英語介紹專案背景知識、在有限篇幅內說明重點,在商業和許多專業情境中也適用。

未來中心將推行實體和線上的諮詢服務,方便不能到校的學生以視訊方式諮詢學術英文寫作與口說。其次是招募更多不同專業領域的輔導員,滿足各科系學生需求。最後是提供更有系統和深度的自學資源,並朝出版學術英文寫作與口說專書的方向努力。希望能吸引更多學生使用學術中心的資源。(撰文:校園記者社教114陳廷安 / 編輯:林靜 / 核稿:胡世澤)

英語學術素養中心提供「學術寫作」、「口語溝通」、「專業課程」、「自學資源」等服務。
在諮詢輔導課程中,輔導員與學生討論課業問題。
中心廖柏森主任分享,學術英文培養的技能,如以英語介紹專案背景知識、在有限篇幅內說明重點,在商業和許多專業情境中也適用。
曾輔國老師提到,理工科系學生不熟悉學術英文的既定結構和呈現方式,因此他會在課堂上提供結構性、公式化語塊,並協助學生填入適當的研究內容。
學生小組在曾輔國老師課堂討論。
規劃推行輔導員機制的張文嘉老師說,當初她在美國的大學寫論文時,學校的Writing Center就是提供輔導員的協助,讓她能順利完成博士論文,因此她便想把這樣的機制帶回臺灣。

  • Post author: